这么美的文字不能不认识!(干货 ! )彝文专家讲彝文 | 讲座回顾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中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起源时代久远、独具特性且发展完善的传统文字即彝文。
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回顾的是2018年5月8日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讲座--“彝文概况”,由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陈国光副教授主讲。
本次回顾的主要内容包括:1.彝语简介 2.彝文概述 3.彝文规范。
一、彝语简介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团)。彝语支(团)(Yipho Group)约有二十多种语言,除彝语(Yi)外还有纳西语(Naxi)、傈僳语(Lisu)、哈尼语(Hani)、拉祜语(Lahu)、基诺语(Jino)等。彝语支(团)分布在中国、缅甸、印度、泰国、越南和老挝,使用人口超过一千万,其中四分之三在中国。
彝语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以及越南、缅甸和泰国境内。在中国的彝语主要分为六大方言:
1. 北部方言 即“诺苏”方言,分成圣乍、义诺、所地和田坝四个土语,使用人口接近三百万。
2. 东部方言 分成水西土语、乌撒土语、芒部土语、乌蒙土语、禄武土语、武定土语、寻甸土语、昆安土语、盘县土语。使用人口接近两百万。
3. 南部方言 分成石建土语、元金土语和俄新土语。使用人口接近两百万。石建土语区主要包括云南石屏、建水、开远、个旧和屏边等县的部分区域。
4. 西部方言 分成西山土语和东山土语,人口接近一百五十万。
5. 中部方言 分成南华土语和大姚土语。人口近八十万。
6. 东南部方言 分成撒尼土语、阿哲土语、阿西土语和文西土语。人口近一百万。
二、彝文概述
彝文属于自源文字,在汉文典籍中,秦汉时期称为“夷文”,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爨文”,唐朝时称为“韪书”,元朝到民国时期叫“倮文”,新中国建立后叫“彝文”。古彝文与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巴文一起被称为世界六大古文字。
2.1 彝文的产生和发展
关于彝文的产生年代说法不一,有“七千年说” “仰韶文化同期说” “夏商以前说” “先秦说” “汉代说” “唐代说”几种不同的说法。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彝文定型最迟在汉代,也有人认为彝文定型时期应该在西周。
2.2 彝文造字法
彝文属于从形造字的文字。彝文的起源本于绘画,绘画演进到象形字。在象形字基础上又创造了象意字。有个别指事字。目前没有发现在彝文中有表示形旁和声旁的的形声字,但彝文也有自己的假借造字法。
彝文造字法主要经历了象形法、象意法、假借法三种。
象形法
02
象意法
03
假借法
2.3 彝文文献
01 文献分类
彝文文献具有鲜明的地区性特点,一般把它分成毕摩文献和大众文献。按地域将其分成凉山文献,滇中文献,滇东文献,滇东北文献,滇南文献,滇东南文献,水西文献,水东文献,乌撒文献和广西文献。 按照文献所记载的内容可以分成:宗教类(作斋类,丧葬类,祭祀类,消灾类,驱魔类,咒术类,指路类,招魂类,祈祷类,占卜类),历史类(谱牒世系,传记);哲学类;历法类;军事类;医学类;文学类;艺术类;伦理类;生产类,工艺类。彝文文献包罗万象,其中宗教类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当然每一本著作不可能学科分类规整,内容单一。
02 地区差异
从文字上看,彝文虽出同源,但用字随方言流变,在形体和书写习惯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形、音,意的结合关系受方言的影响很大,出现甲地人很难释读乙地文献的局面。这是由于彝族先民不断地迁徙和发展,形成与其他民族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局面,从而产生了方言的差异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等情况,这就导致了各地彝文文献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异。
下图以凉山彝文、贵州彝文、楚雄彝文和撒尼彝文中数字的表示法为例,展示各地彝文的异同情况。(注:数字不全)
03 古籍保护
2016年,四川民族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彝文典籍集成﹒四川卷》60辑已经出版,云南贵州卷也相继问世。
2007年开始,国家启动了评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工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中国政府为建立完备的珍贵古籍档案,确保珍贵古籍的安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旨在提高公民的古籍保护意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
《劝善经》《西南彝志》《指路经》等11部彝文古籍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图为《劝善经》译注,中央民族学院民语所)
《宇宙人文论》《洪水泛滥》《彝族六祖源流》等35部彝文古籍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图为《宇宙人文论》,民族出版社)
《阿诗玛》《城域金沙江》《雅乐诗赋》等34部彝文古籍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图为《阿诗玛》,上海辞书出版社)
《彝汉教典》《彝文字集》等48部彝文古籍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图为《彝汉教典》,清华大学图书馆藏)
三、彝文规范
云南、贵州、四川各彝区均曾做过一定的彝文规范工作。目前试行的《通用彝文规范方案》是在 1980 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彝文规范方案》基础上,结合云南、贵州彝语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一步完善制定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彝文规范工作的相关发展历程:
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委员会1982年6月在昆明专门召开有关云南彝文规范的会议。会议出台了以老彝文为基础,规范一套以表意为主适用于各方言彝文的意见,使超方言的《云南彝文规范方案》得以产生。1987年2月,云南省政府(云政办函)41号文件批示:“为了逐步使我省彝族文字规范化,以便群众学习使用,省政府同意在全省试行第一批规范彝文方案,在试行过程中请注意总结经验,以便进一步修改,待报经批准后正式颁布执行。”1995年8月,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委员会对《云南彝文规范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规范了2230个表意字、365个借音字,总计2585个彝文字。这套规范文字更多考虑的是文字的形和义,对文字语音的问题没有直面,一旦进入学堂以什么音为标准音的问题不可回避,文字与自己的母语联系如果相去甚远的话,学习难度可想而知。云南彝族分布广,彝语六大方言齐全,《云南彝文规范方案》在社会中推行的效果不佳。
贵州彝区则对原有的彝文古籍进行翻译、整理,用原来的彝文在一些地方进行双语教学,没有对彝文进行现代意义上的规范。
20世纪50年代,以陈士林先生为首的专家学者到四川凉山彝区进行彝语文调查,设计了一套拉丁字母式的《凉山彝语拼音文字方案》,开始在社会和学校中使用,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套方案没能推广实行。
1974年,四川省委组织有关单位对原有彝文进行了整理、规范,拟定了《彝文规范方案》(草案)。 1975年,四川省委同意在四川彝族地区推行《彝文规范试行方案》,并批准恢复和建立了各级彝语文工作机构。国务院于1980年正式发文批准《彝文规范方案》在四川彝族地区推行。文字包括形、音、意三要素,当时的《彝文规范方案》要考虑到学习的便捷,采取以音、形为主,适当参考意的方式按音节设字,把彝文规范成音节文字。《彝文规范方案》选用了819个彝文字,加上次高调字和替字符号是1165个彝文字,解决了过去民间使用中“一音多字” “一字多音”和“有音无字”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彝文的交际功能和使用效率。该方案将先前的拼音文字方案像汉语拼音字母一样,作为注音符号使用,特别有利于彝文的识读和信息化。只要会彝语,学习和掌握这套规范彝文非常快,学习者只要记住哪个音节是那个字,就可以直接记录自己的语言。这套规范彝文在彝语北部方言区已经使用三十多年,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还是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2010年,由滇川黔桂四省(区)民语委、彝学会制定的《通用彝文规范方案》,经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委员会审查通过,作为彝文的标准字符在全国彝族地区试行。《通用彝文规范方案》由规范原则、统一编制拼音方案、行款和书写法、借词的处理、数字、标点符号、替音符号的使用方法7个部分组成, 以彝语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喜德语音为标准音,在1980年国务院批准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6个声母,按照一音一字、一字一音的原则,凡声韵调相同的音节,均用同一个字表示。一共有49个声母,10个韵母,4个声调。《通用彝文规范方案》涵盖了四省区共同整理规范出来的5598个彝文字,并且把这5598个彝文字确定为通用规范彝文的标准文字。
《通用彝文规范方案》试行以来,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凭借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训基地,开展一系列主题培训班。在云南红河州、昭通市、楚雄州,四川成都市、西昌市,贵州贵阳市、毕节市、六盘水市等地先后成功开办了 11 期《通用彝文规范方案》培训班,合计培训学员 1260 余人次。学员主要有: 滇川黔桂四省区各级民语委及编译部门工作人员、各高校彝文教学人员及工作者、各地中小学彝文教师( 一类模式) 、民族出版工作者等。
02 建立健全学科体系,培养彝语文工作者。在彝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位点专门开设了通用彝文相关课程(如西南民族大学)。
03 编辑出版各级各类教材,为通用彝文规范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已出版的相关教材有《彝语常用名词汉彝对照凡例》《通用规范彝文检字本》《跟我学彝语》《基础彝语》等( 含电子版) 。全国高等院校彝汉双语教材编译审定委员会用古彝文、通用彝文拼音、汉文翻译的三行并列的形式编写了《西南民族大学彝文古籍文库》,该套丛书共计 10 卷,其中贵州 3 卷、云南 3 卷,四川 4卷,目前贵州 3 卷已于 2015 年 7 月在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云南省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和云南民族出版社共同出版了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编写的《农村工作实用小百科丛书》,用通用规范彝文翻译出版发行,共六册,合计 40 万字,在当地彝族地区普及推广。
04 编写彝文工具书,有力推动彝语文教学科研、编辑出版工作的发展。目前有的《通用规范彝文检字本》( 1248 个字) 是在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7 年出版的《彝文检字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代表云南、贵州彝文的 83 个字后出版的。以后还将陆续编写《通用彝文字典》( 5598 个字) 、《通用彝文词典》等工具书。
05 深入基层,从“面子工程”做起。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由州人大常委会决定推广使用通用规范彝文,并决定用通用规范彝文换写全州三千多个党、政、商务、店铺等标牌匾额和州级机关的两千多个标牌匾额,并出台了使用通用规范彝文的原则等。另外还有各地民族中小学领导主动要求为他们换写校牌。
实践证明,《通用彝文规范方案》是切实可行的。“语言是构成民族的第一特征,民族感情、民族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在通用规范彝文推广工作的激励下,各地彝族同胞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意识愈发强烈,尤其是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各地的彝族群众,积极踊跃学习通用规范彝文,有力地促进了彝语普通话的形成,从而使各项相关文化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通用彝文规范方案》是专家智慧和群众意愿相结合的规范,在方法上是较为理想的,它充分考虑了原《彝文规范方案》和六大方言的主要音位系统,基本可以拼读各地方言。该方案不但被广大彝族群众认可和支持,也被高知识阶层的专家所使用,充分体现了它的科学性和社会性,在彝语文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将带动各省彝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跃式发展。
本期责编:郭萌萌
往期回顾
“大猪蹄子” 到底是dàzhūtízi还是dà zhūtízi ?汉语拼音词汇拼写规则了解一下|《语言规划学研究》
好书荐读 | 王敏 陈双新《〈通用规范汉字表〉七十问》(附引言)
无论风里雨里,语标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